「不費力的身心充電法」讀書心得: 你就是一顆電池,請即時充電 

自從接觸了頌缽之後,就對聲音療癒這個領域充滿好奇,也之所以,我不惜花錢去上英國的頌缽課程,想要更精進,而這個課程有另外一個好處,就是有一個Facebook的私密社團,可以讓大家去多多討論交流。

 

我記得在一個討論中,有個學姐提到Eileen Day McKusick 麥庫西克,一個音叉的先行者,她說他的書、觀念影響她很多,而也因為這樣,就激發了我的好奇心。

 

搜尋了一下她,是biofieldtuning.com 的創辦人,很早就開始研究音叉跟聲音療癒了,甚至連論文都是寫有關這方面的,果然是音叉界的大師元老,而且有出版兩本書,第一本書叫做Tuning the Human Biofield: Healing with Vibrational Sound Therapy (但這本目前沒有中文版本,再找機會來看),第二本書Electric Body, Electric Health: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sm Within (and Around) You to Rewire, Recharge, and Raise Your Voltage,也就是我讀的這本,中文版叫做 「不費力的身心充電法」。

 

在我讀這本之前,對於書本標題裡的「充電」沒啥特別感受,以為只是個通俗說法而已,沒想到,那是指真的電、電磁、電磁場,且作者試著用科學的角度,去詮釋她在音叉療癒中發現的大量實證及經驗。

 

為什麼音叉到這個地方會有奇特的聲音? 而且類似徵狀的人,都在一樣的地方,有著一樣的噪音,好像是音叉要告訴我甚麼似的? 還是說,我們人體的電磁場呈現著我們的過去與現在的狀態?

 

整本書大概圍繞著作者大量經驗中得到的人體生物場假說,並從科學的觀點、電的觀點、宇宙的本質來做進一步的探討解釋,也點出等離子體與乙太的科學證據與相關討論,尤其是乙太的論述假說,解開了遠距療癒的神秘面紗,後半部結合脈輪的分析,給出各脈輪狀態不平衡時之可能原因,讓我對於能量領域的認識,又往前跨了一大步。

 

最後,作者也提出幾個能提高我們人體電力的實用方法,不管是從心智上的練習,還是,可以說是聲音療癒必讀的一本經典書。

 

以下整理幾個書中的摘要,以及我個人的感想心得:

 

「不費力的身心充電法」讀書心得

1.等離子體與帶電宇宙

再介紹電磁場之前,作者先帶出物質第四態: 等離子體,等離子是帶電的,而且充滿整個宇宙,這與我們之前認知宇宙是真空的完全不同。

 

說來也是,其實每個理論幾乎都有正反理論,我們以前接收到的是真空宇宙的理論,另一派則是帶電宇宙理論,到了現在,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出現,例如地球外緣、太陽外緣、土壤、動物、植物、人體,都有等離子體存在,帶電宇宙的理論越來越被重視。

 

書中還提到等離子理論其實一直都在,只是被忽視,我想可能是等離子理論派的比較偏向乙太那一派,而乙太因為之前愛因斯坦的一時否定(後來貌似又說它存在),科學家就跟著忽視了等離子。

 

2.帶電的人體電及氣場

宇宙帶電、人體也帶電,人體就像是宇宙,我們存於宇宙之中,是屬於宇宙的一部分,甚至連帶電的成分都相同,而人體之中,我們的器官、細胞、甚至骨頭都帶電。

 

麥庫西克說:「人就像是一顆電池」。

 

電池沒電了怎麼辦? 要充電才能繼續運轉,那既然人體帶電,我們當然也要「充電」,當然,不是叫你真的去拿插頭接上電源(千萬不要這樣做!),而是以電磁波、波動的角度去看這件事,把不連續的波動轉成原來和諧的波動。

 

你可能會問: 光、電磁波、聲音不是不同的東西嗎?

 

書中從乙太的角度切入探討,其實它們是一樣的東西,只是在電磁光譜中的頻率不同而以,都是振動,「聲音是聽得見的光,光是看得見的聲音」。

 

看到這裡,我也慢慢了解,以這樣的觀點來看,用振動來影響振動,用聲音來療癒人體電磁場(氣場),也就不那麼奇怪難懂了。

 

3.量子乙太假說與遠距療癒

書裡有個章節,專門介紹乙太,這個被科學秉棄已久的第五態,其實解釋了心靈感應、遠距療癒等過去被認為是很「玄」的事情。

 

作者認為乙太是再比等離子跟微小的第五態,能量療癒講的精微能量,雖然科學還沒辦法量測到,但其實就是乙太與等離子態之間的能量轉換。

 

關於遠距療癒,是在我們共存的乙太網格中,擷取被療癒者之全息場,全息場包含個人時間、空間的所有訊息,透過療癒後改變其振動,然後再返回乙太網格場,因此有了遠距療癒的成果,老實說,我覺得這邊講得有點深奧,有些專有名詞不容易懂,但至少有了點概念,對於遠距療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
 

乙太由於相對論的蓬勃發展而被漠視,但量子科學發展到一個境地,科學家卻仍有許多不解的問題,也因此,支持乙太的論點,又再次被提及出來,科學也慢慢朝這個方向展開,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實證的論文出現,可以讓大眾更認識身心靈療癒在做甚麼,也可以讓療癒工作者更清楚之間的關聯。

 

4.人體生物場解剖

麥庫西克依照過往的療癒經驗,提出她的「人體生物場解剖學」,就像解剖學一樣,找出人體各位置的形態、結構、組織與人體各系統間的關係,只是她的版本,不在內,而是在人體外。

 

人體外的電磁場(氣場),因為有等離子體而帶電,並在人體周邊包圍成一個環面,就像是地球、太陽外層圍繞的等離子體,如其在上、如其在下,也很反意識的,我們平常以為心智是在身體裡面,而她認為,應該是身體是在氣場(心智)裡面。

 

麥庫西克在做音叉療癒的時候,透過觀察個案的生物場,與她手上的音叉聲音互動,發現相同特徵的人,音叉發出的噪音的位置竟然一樣,甚至,氣場的位置也包含著時間的訊息。

 

越外層的氣場表示越年輕時的記憶、事件,人體氣場範圍約1.5~2英尺(約45~60公分),60公分處的氣場代表你剛出生的時間、越靠近身體的表示越接近現在,所以,如果音叉在某處發出不和諧的噪音,那十之八九,那個距離對應的時間發生了甚麼事,甚至來說,不同情緒的聲音也會有所不同,作者說,當她教受學生時,第一個最容易辨認的,就是恐懼的聲音,雖然書本聽不到聲音,但若是用音叉,你絕對辨識的出來。

 

你的人體磁場,就是你的情緒磁場,如果在你10歲的時候,遇到一件令你憤怒的事情,且未讓你的憤怒情緒有個出口,你以為你隱忍的情緒,就這樣過去了嗎?

 

事實不然,「它」不會不見,而是跑到你對應的磁場位置,處在哪裡繼續影響你的磁場振動,你所有沒好好處理的情緒創傷記憶,都會存在氣場裡,一直跟著你。

 

也因為這樣,麥庫西克認為,有些做身心靈療癒的人,盲目地提高頻率卻不管過去,那些埋在心裡、氣場裡的不和諧振動,感到不解,覺得那是一種「靈性逃避」,並沒有真正處理到核心的問題。

 

更好的方式,應該是先處理過去的議題,然後再給予好的能量頻率,對應到我所學,大概就是先釋放負能量後,才補充正能量的概念吧! 

 

5.脈輪的進一步分析

麥庫西克不愧是學者,對於脈輪能量的解讀也很精采,除了7大脈輪以外,又結合她人體生物場「解剖」的大量經驗,更細緻的探討了脈輪左右的差別,例如胃輪左側是跟母親有關、右側則是跟父親有關,左腳 ,右腳

 

我很喜歡麥庫西克有條有理的整理各區域反映的身心議題,不僅是人體上,也包含人體外的氣場意義,不僅是前面,也包含左邊、右邊、後面。

 

如果你去讀脈輪的資訊,你一定會發現,有些講得太簡略,甚至感覺重複,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,怎麼臍輪跟胃輪都跟快樂有關? 到底差別在哪?

 

而不費力的身心充電法這本書,把這個部分又講得更鉅細靡遺,款款而談的感覺,加上案例的解釋,讓我們對脈輪又有更深層的理解,甚至隔一段時間來看,又有不同的感受。

 

總結: 人就是一個電池,提高你的電力吧!

聲音音叉療癒的先驅: 麥庫西克,根據她25年來的療癒經驗,結合她在科學上的研究,提出人體生物電磁場的假說,並在部分科學已經實證的成果下,提出乙太的觀點,指出了許多身心問題的特徵根源: 電磁場(氣場)的不連貫。

 

麥庫西克把她數以千計的個案療癒經驗,繪製出人體生物電磁場,並結合脈輪能量的概念,去描繪人的過去及現在面對的課題,以及如何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提高人體電力,讓身體得到力量去療癒身心。

 

如果你是對身心靈療癒有興趣、想了解「氣場」的人,特別是想了解其背後之科學,那麼建議把這本「不費力的身心充電法」好好讀一讀!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